返回

走遍浙大

首页

走遍浙大·第八站 | 微纳电子学院:产教融合 开放办学

发布时间:2021-09-23 10:33
1.jpg

/

走遍浙大

/

浙江大学

微纳电子学院

产教融合 科教协同 开放办学

的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5年5月,是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和外专局联合发文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学院立足于浙江大学自身学科优势和特点,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学院院长为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名誉院长为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专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组组长严晓浪教授。

历史沿革(上下滑动查看)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同根同源,发展自三十年代初浙江大学电机系中的一个学科电信组,1952 年院系调整,电信类自浙大撤并到兄弟院校。

1957年6月学校筹建电真空、半导体和自动远动等专业,半导体专业由陈启秀负责。

1958 年4月正式设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6月增设电真空器件专业,所有专业都面向全国招生。与此同时,又从其他有关专业抽调30人组成第一届电真空专业57班,并将电缆57级学生全部转为半导体专业57班。

1960年9月学校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无线电电子工程学系(简称无线电系),无线电、电真空、半导体专业分别为801、802、803。

1978 年,依照学校部署,电真空专业改名为电子物理技术专业。次年,以闕端麟老师创始组建的半导体材料研究室搬迁到本部, 与有关材料专业筹建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1989年,杭州大学电子工程系成立,竺树声为首届系主任兼总支书记。

1993年,增设信息工程专业,同时将物理电子、半导体、光电子三个专业合并为信息电子技术专业。

1999年,信电系与原杭州大学电子工程系合并为新的浙江大学信电系。

2015年5月,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更名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同年6月浙江大学成立微电子学院,依托信电学院运行。

2020年4月,学校发文决定微电子学院加挂微纳电子学院牌子。同年9月12日,微纳电子学院搬迁入驻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聚焦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技术,积极开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重点打造“CMOS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成套工艺创新平台”(以下简称“CMOS集成电路创新平台”),探索面向我国产业发展亟需的新型教育科研体系,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复合型、工程型卓越人才,将微纳电子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排头兵。

2.jpg

2020年9月12日微纳电子学院 

在浙大杭州科创中心举行开学典礼

3.jpg

副校长严建华、萧山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叶建宏

出席学院揭牌仪式

研究所介绍

 1 先进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研究所 

先进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研究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教授领衔担纲以攻克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为目标,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构建自主知识产权、培育重大科技成果、引领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的创新。研究涵盖先进CMOS逻辑、嵌入式存储、模拟、功率等工艺技术及工艺整合技术的研发,器件模拟技术的研发,SPICE模型建立技术,先进微电子器件的研发等。研究所将奋力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我国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未来领导者,成为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是由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知名专家严晓浪教授于2000年创建的浙江大学校级研究所,依托嵌入式系统教育部工程中心、集成电路与基础软件研究院和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聚焦数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前沿探索和工程研究。研究涵盖嵌入式处理器和系统芯片设计,新一代异构系统级芯片,异构多核架构技术,模拟、数模混合和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智能传感、高效电源管理、高速与高精度模数转换器、高能效射频集成电路等方向。

 3 微纳电子前沿技术研究所 

微纳电子前沿技术研究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成电路产业与制造中的核心科学问题,着眼微纳电子芯片的未来发展,开展前瞻性科学与工程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微纳电子芯片和智能感知芯片。研究涵盖集成电路中的微纳电子材料、后摩尔核心芯片技术(逻辑、存储、互连、异质集成等)、超摩尔芯片技术(感存算一体技术、神经形态传感与计算、超视觉芯片及相关应用),以及融合人工智能的集成电路芯片前沿技术。

师资力量

微纳电子学院现有专业教师45人(含即将入职教师1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13人(含高层次人才3人)、“百人计划”研究员9人(含优秀青年人才2人)、副高8人、特聘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2人、科创求是学者7人。拥有海外博士学位人数占58%。

4.jpg

吴汉明 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英特尔主任工程师,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直接领导并参与我国“65-45-32纳米成套产品工艺研发”,突破了长期以来我国高端芯片工艺完全依赖进口的制约,开创了高端集成电路产品国内设计国内制造的先河。

5.jpg

严晓浪  名誉院长

教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专家,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专家组组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组组长、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曾担任国家信息处理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芯火“十五”863集成电路设计专家组组长、浙江省科委主任等职。

学院定期召开教师恳谈会,以恳谈会形式与全体教师回顾工作进展,反映和分析各方面现存问题,共同讨论重要事项并明确下一步工作计划。自搬迁至科创中心以来,已举办4次教师恳谈会,对凝聚学院教师力量产生较好效果。

6.jpg

学科与人才培养

学院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2个二级学科,建有硕士、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首批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浙江大学建立了首批  “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集成电路工程方向作为其中的重要方向,已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培养了工程博士研究生10多名。目前已形成本科、科学硕士与工程硕士、科学博士与工程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

7.jpg

学院当前招生学科

现正积极申报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近年来,学院集成电路领域各项目团队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半导体芯片方面的国家重大专项项目10多项,包括“具有自主指令系统的嵌入式CPU”、“集成电路可制造性设计”等,使学院学科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微纳器件与工艺方向形成鲜明培养特色。目前已逐步形成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以大项目为牵引,高端芯片产业化为目标导向,工程型、创新型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招生计划

学院现有2020级全日制研究生博士17人,硕士41人;2021年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博士31人,硕士86人。

8.png

学术成果

学院自搬迁至浙大杭州科创中心以来,科研经费充足,发表SCI、SSCI、EI等论文5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学院副教授屈万园在电源管理领域的论文被有集成电路设计奥林匹克之称的著名国际会议ISSCC录用,为浙大历史第1篇;其团队参与的“两款浙大芯:低轨卫星相控阵接收芯片和数据中心电源转换芯片”成功入选“浙江大学2020年度十大学术进展”提名。

9.jpg

学院教授徐杨团队2020年连续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Nanotechnolgy、Nature Photonics)发表3篇论文。学院教授黄凯参与的“电子装备自主可控专用芯片技术攻关与开发应用”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罗宇轩团队研发出一款用于电子皮肤应用的无线多通道传感器接口芯片,该研究成果以浙江大学为第一单位在集成电路领域旗舰期刊JSSC发文(浙大历史第5篇)。学院教授徐明生入选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 榜单;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旭(原信电学院2018级硕士生)的研究成果一款应用于高性能数据中心高效率高能量密度48V/1V电源转换器芯片获得浙江大学“启真杯”2021年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奖。

10.jpg

学院硕士研究生金高锋在IEEE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s Symposium(RFIC)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获得Best Student Paper,属于国内(包括港澳台)首篇。

11.jpg
12.jpg

党建思政

目前,学院按研究所和课题组纵向划分成立1个教工党支部、4个学生党支部,党团班“三位一体”共建,以党建带团建、班级建设,加强支部学术交流,深化成果传承与延续。严格落实定期党课、汇报检查、党费收缴及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实施党支部活动立项,以参观学习、集中研讨、红色观影等形式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等会议30余次,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为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结合办院方针与规划,学院积极引导开展“芯”语“芯”愿系列特色学术活动,设立学生流片科研专项。“芯”语“芯”愿系列活动涵包含大咖讲座、学术沙龙和微纳青年说三部分。


13.jpg


- “芯”语“芯”愿学术沙龙系列活动 (总18期)-


其中大咖讲座和学术沙龙活动主要邀请行业大咖、企业名家以及高校教师开展学术报告和分享;微纳青年说活动以展示优秀学生风采、促进学术交流的出发点,鼓励院内外青年学生围绕自身研究内容畅所欲言。自搬迁入驻科创中心以来,学院已举办20余期“芯”语“芯”愿学术沙龙活动,40余期“芯”语“芯”愿微纳青年说活动,收获全院师生的好评。学生流片科研专项2021年首批引育12个芯片设计类学生科研项目团队,以研究促创新,以成果促创业,不断推动科研育人协同发展。


14.jpg


- “芯”语“芯”愿微纳青年说(总33期) -


为维护学生权益,关心学生生活,学院积极组织“芯”声面对面活动,邀请科创中心相应职能部门共同探讨学生关心的问题和烦恼,并及时落实处理解决。


15.jpg


- “芯”声面对面(3期)-


此外,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学院结合办学特色组织开展了 “致美丽的你”、“亲情收音机”、“春日大作战”、“芯愿游园会”等系列活动。趣味实验、欢乐游戏、温馨祝福、阳光运动……这些活动使在科创园区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6.jpg

- “亲情收音机”母亲节活动-

17.jpg

- “芯愿游园会”活动 -

18.jpg

- “致美丽的你”妇女节活动 -

19.jpg

- “春日大作战-运动与美食不可辜负”活动 -

20.jpg

- 学院学生参加萧山经开区篮球赛 -

21.jpg

- 学长学姐求职经验分享会 -

22.jpg

- 优秀学子分享会 -


就业情况

搬迁至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后,学院在2021年3月迎来首批毕业生,共计23人,就业率为100%全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专业匹配度极高。毕业生就业单位信息如下:

23.jpg

学院特色

建设集成电路创新平台

集成电路创新平台是由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三级政府以及浙江大学共同建设的国际先进12英寸CMOS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成套工艺创新平台,总部位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区块。

24.jpg

“三所一平台”布局


平台以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和微纳电子学院为依托,在吴汉明院士和严晓浪教授的带领下,通过CMOS实验平台建设及成套工艺开发、面向产业需求的芯片技术研发、IP建设与前沿科学研究、技术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旨在打造以产教融合为特色、芯片设计与制造高度结合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成中国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和生态链,为浙江、长三角乃至中国的芯片产业技术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25.jpg


- 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建设效果图 -


平台紧密结合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领军企业及新兴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产教研一体化育人机制改革,提升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人才的专业技能教学和实习实训能力,推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实训制度化,培养国家需要的工程型、创新型领军人才。


26.jpg


- 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建设效果图 -


目前,平台建设稳步推进。6月25日,举行超净实验室结顶仪式,预计今年11月开始设备进场,2021年底开始试运营。


27.jpg



28.jpg


- 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建设区块一期效果图 -